GE医疗回应出售传闻,折射跨国械企的时代选择

    近日,有外媒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,GE 医疗正与顾问合作,探讨包括出售其中国部门股份在内的多种选择,潜在交易可能使相关资产估值达到数十亿美元,但目前这些考虑尚处于初步阶段。


    9 月 19 日,GE 医疗针对此传闻回应称,“我们不对市场传闻发表评论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,我们始终致力于为中国病患和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”。

    从财报数据可以清晰看到——约在两年前,中国区增长明显放缓,收入占比逐渐下滑,且增速持续落后于全球大盘。


    中国市场,或许不再是高增长主引擎


    2024 年,多家跨国医械企业在华收入出现显著下滑。以大型医疗设备为例,GE 医疗、西门子医疗、奥林巴斯在 2024 年的中国市场营收分别同比下降 17%、12% 和 21%。其中,西门子医疗预计自 2025 年起恢复正向增长。


    今年上半年,GPS三巨头中已有两家在华业绩出现持续负增长,中国市场在其全球营收中的份额普遍不足15%,甚至徘徊在10%左右。相比之下,美国市场不仅稳步增长,更牢牢占据第一大市场地位,撑起了企业业绩的半壁江山。


    与此同时,系统性挑战仍在持续放大:医疗反腐余波未平;集采政策不断扩围;本土厂商创新与迭代能力加速提升。这些因素正逐步侵蚀跨国企业的传统优势。


    跨国械企在华发展的挑战与再选择


    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正在进入“再平衡”阶段:它或许不再是高速增长的引擎,但依然是一个无法忽视、必须深耕的庞大市场。此次 GE 医疗出售传闻,折射出跨国械企在华发展所面临的新局面:在增长放缓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,跨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在华战略布局。


    一些公司已经选择加速本土化进程。例如,泰尔茂比司特在浙江杭州启动国产制造项目,通过本地化生产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,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需求。


    一部分公司选择降低利润换取市场,例如波士顿科学在河北27省集采中报出399元、降幅超85%的“极限报价”,以牺牲利润换取市场份额。


    还有一些药品公司选择撤资中国市场,过去三年,默沙东、礼来、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先后撤出数十种原研药的中国注册。到2024年底,已有161种进口药未再注册,其中既有孤儿药“唯铭赞”,也有“百忧解”“择思达”等常见精神类与儿童用药。


    总体来看,跨国企业正在分化,中国市场仍然巨大,但游戏规则已变。对跨国械企来说,未来的关键不在规模,而在转型与适应。只有真正扎根本土的医疗体系内,才能在新周期中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

    二手医疗器械回收平台的机遇与使命

    在跨国械企战略调整、市场增长趋缓的大背景下,中国医疗设备市场正从“增量时代”迈向新阶段。当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收缩产能、优化资产配置,市场上将出现大量性能良好、可再次投入使用的医疗设备。Globalmedcycle通过标准化的检测、评估与流通体系,让每一台设备的价值被最大化利用,让更多患者受益。

    沪ICP备2025140265号
    在线客服